今日主力资金追踪(2025年7月30日)
一、资金流向全景扫描
今日A股呈现“指数强、个股弱”特征,上证指数微涨0.17%再创阶段新高,但超3600只个股下跌,主力资金博弈格局分化显著。据证券时报数据,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666.55亿元,已连续4个交易日净流出,创近一个月新高。其中,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90.67亿元,科创板净流出67.81亿元,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出129.76亿元,显示资金从成长股向防御板块迁移。分行业看,银行(+11.36亿)、传媒(+10.29亿)逆势净流入,而计算机(-104.72亿)、电子(-82.71亿)、电力设备(-78.54亿)成为抛售重灾区。
个股层面呈现极端分化:英维克(+9.27亿)、包钢股份(+7.29亿)、兆易创新(+7.11亿)等政策受益标的获资金抢筹,而宁德时代(-12.53亿)、建设工业(-11.69亿)、中银证券(-15.53亿)等权重股遭主力抛售。值得注意的是,C悍高(88.71%)、北方长龙(50.58%)等次新股换手率超50%,显示游资接力炒作特征显著,但高位接盘风险骤增。
二、板块轮动逻辑解析
1. 政策受益主线活跃
传媒板块逆势走强,慈文传媒、幸福蓝海等短剧IP标的涨幅超8%,主要受上海发放6亿元算力券、华为仓颉编程语言开源等利好催化。银行板块获主力净流入11.36亿元,招商银行、平安银行等权重股估值修复,反映资金对低估值蓝筹的防御配置需求。此外,育儿补贴制度落地(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)直接刺激母婴消费,贝因美午后直线拉升封板。
2. 科技成长资金撤离
计算机、电子板块主力净流出超187亿元,中际旭创、寒武纪等AI算力标的遭获利了结。这与北向资金净流出18.2亿元(沪股通净流出18.16亿)形成共振,显示外资对科技股的阶段性减持。值得警惕的是,两融余额升至1.92万亿元,科技成长板块占比58%,若指数回调至3580点,可能触发约120亿元强制平仓盘。
3. 资源板块博弈加剧
北方稀土主力资金净流出7.36亿元,但股价逆势上涨3.2%,反映融资资金(余额48.51亿元)与量化资金的博弈。政策层面,稀土精矿第三季度价格上调至19109元/吨(同比+14.14%),叠加出口限制预期,支撑板块估值。而电解铜、汽油等能源金属价格下跌1%-2.4%,显示制造业复苏仍不均衡。
三、资金动向深度透视
1. 杠杆资金与外资分化
两融余额连续6日增加,累计加仓646.97亿元,电子、医药生物、有色金属为主要流入方向。但科技成长板块融资占比过高(58%),若市场调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北向资金呈现“沪弱深强”特征,沪股通净流出18.16亿,深股通净流出0.04亿,显示外资对蓝筹股的阶段性撤离。
2. 游资接力与筹码松动
今日10只个股振幅超20%,悍高集团、*ST云创等游资标的换手率居前。但塞力医疗等案例显示,高换手率(18%+)伴随MACD顶背离,可能预示主力资金派发。值得注意的是,主力资金通过大宗交易(如北方稀土折价7.76%)分批兑现,散户接盘占比升至60%。
3. 行业资金虹吸效应
传媒板块主力净流入10.29亿元,汤姆猫、华策影视等标的获机构加仓,反映政策催化(算力券、IP授权)与估值修复共振。而电力设备板块净流出78.54亿元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龙头遭抛售,或与美国对阳极级石墨加征160%关税的预期有关。
四、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
1. 关键风险提示
技术面超买压力:上证指数RSI逼近70,MACD顶背离未化解,短期回调概率加大。
杠杆资金踩踏:科技成长板块两融占比过高,若跌破3580点可能触发强制平仓。
外部冲击升级:美国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加征关税(12月裁定),可能推高锂电成本。
2. 资金配置策略
防御主线:银行(招商银行)、医药(药明康德)等低估值板块获资金逆势加仓,适合稳健投资者。
政策红利:基建(中国电建)、消费(美的集团)受益于财政发力,可关注订单兑现情况。
风险规避:规避沿海港口(上港集团)、航运(中远海控)等受台风+海啸影响的板块。
3. 操作战术建议
激进投资者:关注早盘半小时成交额(≥800亿),若站稳3630点可轻仓参与影视传媒(幸福蓝海);若跌破3580点则止损离场。
稳健投资者:配置高股息ETF(红利国企ETF)、黄金(赤峰黄金)对冲波动,等待3580-3630点区间突破方向明确。
风控纪律:严格止损纪律,若指数放量跌破3547点(7月22日低点),总仓降至3成以下,重点持有现金与国债逆回购。
以上为个人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!!